液压软管(规格符合系统压力要求)
液压软管接头(适配软管尺寸与类型)
软管润滑剂(如P-80)
卡尺(精确测量压接直径)
标记笔(标识插入深度)
安全护目镜(防护切割/压接时飞溅物)
压接机(带压力调节功能)
压接模具及压接环(匹配软管与接头规格)
超净喷嘴、喷枪及密封帽(用于清洁软管内腔)
操作前必须佩戴安全护目镜,防止切割或压接过程中碎屑伤害。
根据作业环境,必要时穿戴防割手套与防护服。
测量长度:
使用卷尺确定所需软管长度,预留切割余量(通常为软管直径的1.5倍)。
用标记笔在切割位置划线。
切割软管:
使用软管专用切割锯垂直切割,确保切口平整无毛刺。
若切口不平整,用锉刀修整端口,避免纤维层损伤。
清洁内腔:
从软管一端发射超净清洁弹至另一端,重复反向操作,清除内部残留物。
关键参数:工作压力、接头形式(直通/直角)、材质(碳钢/不锈钢)、连接方式(法兰/螺纹)。
注意事项:严禁混用不同品牌软管与接头,确保兼容性(如Parker软管配Parker接头)。
确定插入深度:
使用软管插入深度定位块或卡尺测量,在软管端口用标记笔划环形粗线。
润滑与装配:
非螺旋软管需涂抹P-80润滑剂,减少插入摩擦。
将接头垂直推入软管,直至标记线与接头外壳端面平齐。
启动压接机前,检查液压油位与压力表状态。
根据软管规格(如SAE 100R12)调整压接压力,并选择对应压接直径(参考厂家压接参数表)。
使用与软管/接头匹配的模具组(如Parker 78XX系列模具)。
模具安装前,在模腔内涂抹锂基润滑脂,减少压接阻力。
将软管接头端从压接机底部送入模具,确保接头底部贴合模具台阶(针对Parker压接机设计)。
调整软管位置,使接头外壳完全进入模具工作区。
将压接环放置于模具适配器台阶上,按压接机标签指示选择对应工具。
启动压接机,观察压接头缓慢下压。
压接环受挤压变形,均匀包裹接头与软管结合部。
压接完成后,压接机会自动停止,严禁手动干预压接过程。
目视检查:
确认软管标记线仍与接头端面平齐,若偏移则表明压接过程中软管滑移,需重新压接。
直径测量:
用卡尺测量压接部位直径,与参数表标称值误差需≤±0.1mm。
报废原则:
压接不合格的软管必须剪断丢弃,严禁二次使用。
使用热缩密封帽或防尘塑料盖封闭软管两端,防止污染物进入。
对于长期存储的软管,建议缠绕防紫外线保护膜。
压接机操作时,人员需与设备保持安全距离。
废弃软管按环保要求处理,避免液压油污染环境。
每批次首件压接后需进行爆破压力测试(1.5倍工作压力),验证可靠性。
通过严格遵循上述步骤,可确保液压软管总成的性能与安全性,满足ISO 18752及SAE J517标准要求。